超抗原與普通抗原的區別有哪些?
超抗原(super antigen,SAg)是一類只需極低濃度(≤10-9M)即可激活大量的T細胞克隆,產生極強免疫應答的物質。超抗原與普通抗原相比,不需要常規的細胞內抗原提呈,無 MHC限制性。超抗原一端與APC表面的MHC-II類分子抗原結合槽外的非多態區結合,一端與TCR的VB外側區結合,通過這兩種結合,活化 T細胞。
超抗原分類
SAg為一類多克隆激活劑。目前超抗原按照活化|細胞的不同,可分為T細胞超抗原和B細胞超抗原,又按照其來源不同分別將T、B細胞超抗原分為內源性超(病|毒型)抗原和外源性(細菌型)超抗原。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A族鏈球菌M蛋白能活化T細胞屬于外源性T細胞超抗原。
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細胞DNA中,可產生大源性超抗原,如小鼠乳腺腫瘤病|毒侵犯淋巴細胞后,表達的病|毒蛋白產物、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在體內的表達產物都可以成為內源性的T細胞超抗原。金黃色葡萄球菌A蛋白是外源性B細胞超抗原,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qpl20也能結合某些亞型的B細胞,是內源性B細胞超抗原。
超抗原作用機制
1.免疫激活作用超抗原可以激活T細胞、抗原提呈細胞等?;罨募毎a生大量的細胞因子,使巨噬細胞及其他免疫細胞相繼激活顯示免疫效應。超抗原對于抗腫瘤藥物的研究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此外,大量的細胞因子的產生可引起發熱、體重減輕、滲透壓平衡失調等,并參與多種細菌性食物中毒、某些類型休克、AIDS等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2免疫抑制效應在超抗原的刺激下,T細胞過度激活而耗竭,致使T細胞功能和數量失衡,出現繼發性免疫抑制狀態。
3誘導免疫耐受某些內源性超抗原可能作用于胸腺細胞,通過克隆選擇清除超抗原反應細胞,從而建立免疫耐受狀態。
超抗原臨床意義
1、超抗原誘導免抑制和免疼耐受
超抗原使大量T細胞過度活化,通過活化細胞的調亡進行克降清除,對同一抗原的再次刺,不發生增值,即產生免疫耐受。
2、超抗原的抗腫瘤前景
超抗原通過激活多克隆T細胞釋放大量細胞因子,從而對腫瘤細胞有明顯的殺傷效應。因此,超抗原有可能成為新一代的抗瘤制劑。
3、超抗原與疾病
超抗原與毒性休克綜合征、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多種細菌性食物中毒、銀屑病等的發生相關。
超抗原的生物學意義
1,超抗原與T細胞的耐受誘導實驗證明在胸腺內分化發育中的T細胞如與超抗原結合,可誘發程序性細胞死亡,導致克隆排除。用抗VB單克降抗體在周用血中檢測不出帶有特殊VB受體的T細胞,為T細胞耐受誘導機制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實驗模式。
2.超抗原與疾病葡萄球菌感染所產生的外毒素主要是可溶性蛋白分子,近年來的研究證明葡萄球菌外毒素對靶細胞并無直接毒性作用,而是通過活化多數T細胞所釋放的大量細胞因子產生的生物學效應引起的毒性休克綜合征等臨床征狀。
一些疾病,例如原因不明的川畸病,風濕性關節等疾病,發現與某些VB陽性T細胞的增殖相關。周圍組織中存在的自身反應性T細胞克隆可為外源性超抗原激活而引發自身免疫病。也有學者認為HIV引發的人艾滋病,其發病學與其超抗原相關。
相關科普視頻喝閱讀↓↓↓